從地面測繪到航天測繪,中國測繪科學實現重大突破
瀏覽量:0發布時間:2023-02-10 15:22:5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繪范圍已從地面、海面延伸到大氣、太空和水下,近地星體成為現代測繪的研究對象。所謂測量,就是利用測量儀器測定地球及近地天體表面自然形態的地理要素和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所謂描繪,則是根據觀測到的數據通過地圖制圖的方法將地球及近地天體表面的自然形態和人工設施等繪制成地圖。
在航空攝影測量出現以前,各國主要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實地測繪地形圖,效率低下。由于航空攝影測量比平板儀測圖有明顯的優越性,使得航空攝影測量成為20世紀以來測繪大面積地形圖最有效的方法,從而得到快速發展。
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人類航天歷史的新紀元,把傳統測繪帶入到航天測繪新時代。航天測繪大體可分為衛星定位和航天遙感測繪兩大領域,這是航天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航天測繪不僅包括地形測繪還包括地球物理場測繪、海洋測繪、海底地形測繪等。中國航天測繪幾乎具備全要素測繪,包括地形測量、屬性測量以及重力場、磁力場、海洋大地水準面等物理要素測量。自立自強+持續創新是測繪裝備“中國造”進步之道!
積極推動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遙感衛星星座的落實,做好高分七號發射準備,推進資源三號03星立項、04星論證,建設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促進無人飛機等新型平臺和機載激光雷達等新型傳感器的應用,逐步形成多分辨率、多類型、多傳感器、全天候綜合高效的航空航天遙感測繪能力。
未來“載荷集成型”“衛星組網型”測繪衛星以及“智能型”測繪衛星必將極大拓展航天測繪的研究領域,提高航天測繪效能,實現全球、全天候、全天時、全要素航天測繪。如果星上智能感知、星上智能數據處理和智能數據融合以及智能數據更新得以實現,航天測繪將會為動態數字地球、甚至智慧地球的建設提供快捷高效高精度數據。
在航空攝影測量出現以前,各國主要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實地測繪地形圖,效率低下。由于航空攝影測量比平板儀測圖有明顯的優越性,使得航空攝影測量成為20世紀以來測繪大面積地形圖最有效的方法,從而得到快速發展。

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人類航天歷史的新紀元,把傳統測繪帶入到航天測繪新時代。航天測繪大體可分為衛星定位和航天遙感測繪兩大領域,這是航天技術在測繪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航天測繪不僅包括地形測繪還包括地球物理場測繪、海洋測繪、海底地形測繪等。中國航天測繪幾乎具備全要素測繪,包括地形測量、屬性測量以及重力場、磁力場、海洋大地水準面等物理要素測量。自立自強+持續創新是測繪裝備“中國造”進步之道!
積極推動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遙感衛星星座的落實,做好高分七號發射準備,推進資源三號03星立項、04星論證,建設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促進無人飛機等新型平臺和機載激光雷達等新型傳感器的應用,逐步形成多分辨率、多類型、多傳感器、全天候綜合高效的航空航天遙感測繪能力。
未來“載荷集成型”“衛星組網型”測繪衛星以及“智能型”測繪衛星必將極大拓展航天測繪的研究領域,提高航天測繪效能,實現全球、全天候、全天時、全要素航天測繪。如果星上智能感知、星上智能數據處理和智能數據融合以及智能數據更新得以實現,航天測繪將會為動態數字地球、甚至智慧地球的建設提供快捷高效高精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