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瀏覽量:1發布時間:2022-12-20 09:24:37
簡介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也能稱為地形。地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成因也不盡相同,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各種形態
地表起伏的形態,如陸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陸架、大陸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脈等。
發展與形成
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營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
劃分方式及區別
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
主要作用
地貌對人類的經濟建設有重要影響,其中對農業生產、工程建設、城市發展、旅游的影響尤為顯著。
地貌分類
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陸與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單元,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有在流水和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壟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引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中國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海拔高度在45-1480米之間,平均比降約2%。西北部為山岳區,東南部為丘陵區。山岳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丘陵區山包起伏,地勢較西北低平。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也能稱為地形。地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成因也不盡相同,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各種形態
地表起伏的形態,如陸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陸架、大陸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脈等。
發展與形成
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營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
劃分方式及區別
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
主要作用
地貌對人類的經濟建設有重要影響,其中對農業生產、工程建設、城市發展、旅游的影響尤為顯著。
地貌分類
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陸與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單元,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有在流水和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壟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對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內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兩種引力,地貌是內力過程與外力過程對立統一的產物。根據形態及其成因,可將地貌劃分出各種各樣的形態類型、成因類型或形態─成因類型。地貌也叫地形,不過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中國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海拔高度在45-1480米之間,平均比降約2%。西北部為山岳區,東南部為丘陵區。山岳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丘陵區山包起伏,地勢較西北低平。